被火烧伤怎么处理

被火烧伤后通过及时冷却烧伤部位、做好伤口消毒、正确包扎、定期更换敷料、不要使用家庭疗法等方法进行治疗。火烧伤是由于暴露在高温的火焰、热液体或热物体下导致身体组织受到损伤的过程。

1、及时冷却烧伤部位:立即用冷水冲洗烧伤部位,持续15-20分钟。这有助于减轻烧伤程度,减少热量传递,并缓解疼痛。避免使用冰水或极低温度的水,以免造成进一步损伤。

2、做好伤口消毒:冷却降温后要将伤口轻轻按压擦干,并使用碘伏或者双氧水进行消毒,具有较好的杀菌效果,可预防感染。之后使用生理盐水将碘伏或双氧水清洗掉,以免对伤口造成过多刺激。

3、正确包扎:消毒后要注意使用干燥无菌的纱布或棉垫轻轻覆盖在烧伤区域,并使用绷带或医用胶带固定。同时要避免直接触摸或揭开烧伤表面,以免增加感染风险。

4、定期更换敷料:恢复期间,为避免细菌感染影响伤口愈合,要注意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清洁。通常建议2-3天更换一次敷料,具体频率要根据伤情而定,遵循医生的指导。

5、不要使用家庭疗法:避免使用牙膏、黄油、鸡蛋清、粉末等传统方法来处理烧伤,这些方法可能引起感染并延迟愈合。

另外,还要注意减少对伤口的摩擦和碰撞,避免二次伤害。建议及时就医,及早得到专业医疗机构的评估和治疗。

医生介绍

胡志成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烧伤与创面修复科

擅长疾病: 一直从事烧伤、整形、创面修复外科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擅长大面积严重烧伤救治,对特殊原因烧伤如电击伤、化学烧伤、放射性损伤以及烧伤复合伤如热压伤、爆震伤等有较丰富的救治经验。运用“创面床准备”理论,应用封闭式负压吸引、自体细胞移植、皮片移植和皮瓣移植等综合方法治疗各种难愈性创面有较丰富的经验,如外伤性溃疡、糖尿病性溃疡、血管性溃疡、压力性溃疡、肿瘤性溃疡等。对于增生性瘢痕、挛缩性瘢痕、瘢痕疙瘩、各类体表肿物、血管瘤、黑色素瘤、先天性巨大黑痣、皮肤癌的整形修复手术以及常见美容手术,对于皮肤软组织撕脱伤、感染、坏死性筋膜炎、各类创伤缺损有独到之处。近年来,积极开展精准医学与康复医学治疗,如3D打印技术,参编烧伤康复、创面康复等专著。

一直从事烧伤、整形、创面修复外科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擅长大面积严重烧伤救治,对特殊原因烧伤如电击伤、化学烧伤、放射性损伤以及烧伤复合伤如热压伤、爆震伤等有较丰富的救治经验。运用“创面床准备”理论,应用封闭式负压吸引、自体细胞移植、皮片移植和皮瓣移植等综合方法治疗各种难愈性创面有较丰富的经验,如外伤性溃疡、糖尿病性溃疡、血管性溃疡、压力性溃疡、肿瘤性溃疡等。对于增生性瘢痕、挛缩性瘢痕、瘢痕疙瘩、各类体表肿物、血管瘤、黑色素瘤、先天性巨大黑痣、皮肤癌的整形修复手术以及常见美容手术,对于皮肤软组织撕脱伤、感染、坏死性筋膜炎、各类创伤缺损有独到之处。近年来,积极开展精准医学与康复医学治疗,如3D打印技术,参编烧伤康复、创面康复等专著。研究方向:1. 大面积烧伤救治及康复。2.难愈性创面治疗。3. 瘢痕防治。4. 组织工程皮肤。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2004.09—2009.06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医学学士2009.09—2011.08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学,硕士2011.09—2014.06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学,博士2014.07—2016.12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科,医师2017.01—2018.12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科,主治医师2019.01—至今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科,副主任医师社会兼职:中国康复医学会烧伤治疗与康复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创面修复分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整形美容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论著:1. Hu ZC#, Guo D#, Liu P, Cao XL, Li ST, Zhu JY#, Tang B*.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f autologous skin cell suspension for accelerating re-epithelialization of split-thickness donor sites, Brit J Surg, 2017;104:836-842.2.  Hu ZC#, Shi F#, Liu P#, Zhang J, Guo D, Cao XL, Chen CF, Qu SQ, Zhu JY, Tang B*. TIEG1 Represses Smad7-Mediated Activation of TGF-β1/Smad Signaling in Keloid Pathogenesis. J Invest Dermatol. 2017 May;137(5):1051-1059.3.  Hu ZC#, Chen D#, Guo D#, Liang YY, Zhang J, Zhu JY, Tang B*.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f autologous skin cell suspension combined with skin grafting for chronic wounds. Brit J Surg, 2015 Jan;102(2):e117-23.4.  Hu ZC#, Zhu JY#, Cao XL#, Chen CF, Li ST, Guo D, Zhang J, Liu P, Shi F, Tang B*. Composite skin grafting with human acellular dermal matrix scaffold for treatment of diabetic foot ulcer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 Am Coll Surg. 2016 Jun;222(6):1171-9.5. Shi F#, Cao XL#, Hu ZC#, Ma D, Guo D, Zhang J, Zhang CL, Liu P, Qu SQ, Zhu JY, Deng WG*, Tang B*. Pleiotropic FTY720 is a specific and potent therapy for hypertrophic scars. J Invest Dermatol. 2017 Jul;137(7):1552-1561.6. Zhang J#, Hu ZC#, Chen D, Guo D, Zhu JY, Tang B*.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for diabetic foot ulcers: a meta-analysis. Plast Reconstr Surg. 2014 Jul;134(1):141-51.7. Hu ZC#, Tang B#, Guo D, Zhang J, Liang YY, Ma D, Zhu JY*. Expression of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receptor in keloid and hypertrophic scar, Clin Exp Dermatol, 2014 Oct;39(7):822-8.专著:1、参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专著《外科学精编笔记与考研指南》;2、参编:中国康复医学会系列丛书《烧伤康复治疗指南(2018版)》;3、参编:“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创面治疗新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应用系列丛书”中《创面的康复》分册其他主要工作成绩(比如获奖情况):获奖:1、难愈性创面处理的现代实践与机制探索,广东省人民政府,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17年,第三完成人2、2018年度中山大学优秀党员3、入选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柯麟新星人才计划 主持课题1. 瘢痕疙瘩中Caveolin-1介导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研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项目,2014A030310117,2014.10-2017.102. 瘢痕疙瘩中PTRF介导TGF-βRⅠ/Ⅱ复合体形成调控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作用与机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81501675,2016.01-2018.123. 内皮祖细胞复合含IGF-1纳米胶束的海藻酸钠水凝胶支架构建组织工程皮肤对糖尿病创面的修复作用和研究,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5A020212009,2016.01-2018.124. 自体表皮基底细胞复合皮片移植修复糖尿病足溃疡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山大学临床医学研究5010计划培育项目,2017013,2017-2019